WhatsApp Number
85261130481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隨着醫療科技進步,更多儀器和技術能應用在醫院,協助醫生為患者進行檢查及治療;更多手機應用程式,為有不便/不同需要的人士提供日常生活的協助⋯⋯ 作為本系列的第一篇,首先,讓我們從醫療和健康科技方面看看,科技如何在我們不知不覺間挽救我們的性命、幫助我們維持健康。
我們曾經提過醫療和生物科技是 2021 的其中一種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撇開疫苗和藥物研製、病毒檢測和診斷治療、遠距醫療、器官移植、AR 手術輔助等各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醫院及研究所亦有應用更多不同的感測器及人工智能技術協助醫護人員治療病患。
每年都有不少傷者在等待送院途中因未被發現的心臟驟停去世,有見及此,美國公司 Corti 推出人工智能助手 Audia,與緊急救援部門合作,監聽緊急呼叫語音內容以分析及檢測心臟驟停個案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幫助救援人員在到達前辨識傷者狀態,制定急救方針。
同樣在美國,醫療數據公司 Health Catalyst 曾推出 Healthcare.AI、Twistle Patient Engagement、Community Care 等人工智能數據引擎,透過機器學習分析患者的數據,為醫院及診所提供一條龍的醫療數據管理服務。例如辨識出再次入院機會及風險高的患者群,再透過 Twistle 等系統與患者互動,提醒慢性疾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項及持續追蹤他們的病情,以便及時就醫。這些醫療數據及紀錄能協助醫療人員更快更準確地制定適合個別患者的治療方案,以及調配醫院資源予更急切的患者。
在以色列,為了降低醫護人員的染疫風險,一家名為 Sheba 的醫院嘗試使用不同的傳感器代替護士檢查患者狀態,他們將之稱為「未來病房」“hospital room of the future”。安裝在病床附近和床墊下的監測器及傳感器會持續追蹤患者身體狀態,人工智能系統會在偵測到患者異常變化、病情惡化前四到六個小時給予醫護人員信號及警報,及時知會醫療團隊。
Be My Eyes 是一個幫助視障人士的免費手機應用程式,顧名思義,希望我們能成為視障人士的雙眼。它有兩種使用者類型,分別是視障人士及志願者。視障人士可以透過 App 發出協助請求,系統會即時配對視障人士及志願者進行實時視訊及語音連接,志願者可以看到由視障人士的後置鏡頭實時拍攝到的影像,以口述形式協助視障人士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
除了視障人士,亦有特別為聽障人士而設的手機應用程式 — AVA。透過語音識辨,它可以聆聽當前對話並將文字同步在手機螢幕上。特別在疫情期間,口罩及遙距溝通已是我們日常的一部分,對於依靠讀唇語、口型、手語或其他身體語言的聽障人士而言,口罩及非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大大增加了他們與他人進行溝通時的障礙。隨著語音識辨的速度及準確度持續提升,聽障人士可以借助這些科技更順利地與他人溝通。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亦曾與賽馬會合作,推出了室內定位及導航手機應用程式 — 逍遙行,結合 GPS、藍牙及 Wi-Fi 等定位技術,為使用者提供全港近 120 多個參與處所的室內導航服務。用家可以透過手機瀏覽處所的室內平面圖及搜尋個別設施位置 (如育嬰室、洗手間等),並獲得即時生成的最短路線,實時室內導航功能可以跟據該路線引領用家抵達目的地。同時,逍遙行作為一款無障礙應用程式,它採用了通用設計,行動不便的用家可以在設定路線時選擇使用斜台及升降機的路線;視障人士亦可以透過位置朗讀及聲音導航服務,得知他們現時所身處的位置、周圍情況及其他重要資訊。
每年被診斷出患有皮膚癌的人比所有其他癌症的總和還要多,而若能及早發現,超過 95 %的皮膚癌是可以成功治癒的。因此,不少皮膚科醫生會建議每 3 到 6 個月進行一次皮膚檢查。SkinVision 是一款方便易用的手機應用程式,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為皮膚表面上的痣或皮膚斑點進行檢查。只需要為皮膚斑點拍照及上傳,SkinVision 的分析功能會在 60 秒內為我們提供該皮膚斑點的風險分類 (良性/可疑),以及早發現黑色素瘤/皮膚癌等皮膚問題。我們亦可透過應用程式存儲皮膚斑點的照片,以查看及追蹤斑點隨時間的變化和與皮膚科醫生分享。
在一些醫療設施較為落後的地區,當地人民常常會因無法診斷而錯失治療機會。為此,Peek 研發了便於攜帶及使用的 Peek Retina 鏡頭,讓醫護人員即使在醫療設施不足的地區亦能透過智能電話鏡頭為患者進行瞳孔檢查,拍攝高質量的視網膜影像。幫助患者發現包括白內障、青光眼、黃斑變性或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眼疾的跡象,及早治療。
亞健康是經常困擾都市人的健康問題,定期的身體狀況追蹤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及發現其他健康問題。善用手機自帶的健康記錄應用程式如蘋果或三星的 Health、運動手錶的配套應用程式等如小米運動 (Zepp Life),我們可以使用它們來定期記錄、查看和比較在不同日子的運動量、心肺指數或睡眠質量等數據,時刻留意及追蹤身體的健康狀況。新一代的智能手錶甚至能檢測步行穩定性、血氧百分比、睡眠呼吸率、壓力指數等等,為我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資訊,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發現健常異常情況,及早求醫。同時,這些過往的健康資訊能成為醫生診斷時的參考數據,找出真正的病因,對症下藥。
除了基本的身體數據,亦有專門為某種疾病的康復情況而設的應用程式,例如糖尿病管理應用程式 Health2Sync 及 BG Monitor Diabetes,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這些應用程式輕鬆記錄血糖、血壓、體重、胰島素攝取、飲食、運動和情緒等各方面的指數,所些指數的變化及趨勢會自動更新到應用程式的概覽頁面 (Dashboard),讓用家能一目了然知道自己的康復情況,掌握自己的康復進度。用家亦可以瀏覽過往的指數記錄及匯出這些數據,隨時保存,與家人及醫生分享。
除了疾病和健康追蹤,捐血進度也可以透過應用程式追蹤。美國紅十字會將捐血、進度追蹤和「以活動為中心的顧客忠誠計劃」(activity-based loyalty) 結合,推出了 Blood Donor 應用程式,以方便市民和鼓勵市民踴躍捐血。應用程式中設有捐款和捐血量追蹤、就近的捐血中心位置、預約功能、通知功能 (捐贈者能收到預約確認通知、特別缺血通知等,甚至在血液被患者使用時得到通知)。除此之外,應用程式內更設有遊戲化功能,捐贈者可獲得特殊的捐贈里程碑徽章;加入或創建救生團隊 (lifesaving team),招募其他獻血者並在獻血者團隊排行榜上查看排名,提升市民的捐血志願。
看了這麼多與健康或醫療有關的應用程式例子,不知道你對哪一個印象最為深刻呢?其實世界上有很多有志的工程師和科學家致力開發和研究更多的技術和應用程式,幫助我們活得更健康美好。接下來,我們將會在二部講講科技如何在危急關頭幫助我們應對這些突發狀況,Stay Tuned!
閱讀全系列:現代科技發展 – 4篇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文章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