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就在上兩週,一隻野豬走入港鐵站並登上列車成功「過海」,成為城中熱話。這件無疑是有趣且新奇的事,十年難得的一遇。幸而在這次事件中,走入港鐵的是沒有攻擊意圖的一隻小野豬,不然有可能造成混亂或受傷,趣聞變橫禍。城市人口稠密,野生動物不慎闖入鬧市的案例不時都會發生。始終人力有限,我們無法時時刻刻關注著所有效區與城市之間的邊界,只為監視著野生動物的一舉一動。那麼科技到底能否成為一個應對策略,在野生動物闖入前及時發現並牠們引導回郊區,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自從政府在2017年12月公布了《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後,智慧城市這個概念開始廣為人知。但每當提到智慧城市,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會想起智能燈柱、人臉識別等議題,引起社會各界對監控和個人私隱安全關註的討論和熱議。然而,若我們想要確保城市能持續發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保持競爭力,提升對智慧城市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既然我們無法避開城市趨向智慧發展,工程師正努力在應用電腦視覺科技發展智慧城市和保障廣大市民的個人私隱中取平衡。
甚麼是智慧城市和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
為何它會引起社會就個人私隱安全關註的熱議?
首先我們先來重新了解一下智慧城市這個概念吧。智慧城市是指應用物聯網(IoT)技術、感應器和其他智能裝置等,收集日常城市數據。並使用人工智能(AI)和電腦去分析、學習和應用這些城市數據,去幫助管理者(例如隧道交通督導員、物業管理者等)制定更好的決定,更有系統和有效率地管理這座城市。
至於在智慧城市概念中所提及的,使用鏡頭、閉路電視等裝置記錄和和分析城市數據,這些便涉及到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的領域了。電腦視覺是指教導電腦和人工智能,對收集回來的影像進行圖象處理、分類和標籤,再從處理過的圖象中偵測和標記出所需的資訊,例如統計物品的數量、在地圖上標著公共設施、測量人口密度等。
當中引起爭議的便是人臉辨識。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它是電腦視覺技術中圖象辨別的一種,但除了辨識人臉這種圖象辨別方法外,電腦視覺技術也能應用在辦別其他事物。例子有公共設施、物品及意外偵測等,有助城市和社區更高效和安全地發展。
電腦視覺的例子
除了一些常見的例子如道路車流觀察、行人密度等,其實電腦視覺早己在不知不覺間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公共設施統計
電腦視覺亦能為政府統計公共設施的數據。以道路設施的統計為例:以往,若政府希望統計某一區的交通燈/消防喉的總數;及在地圖上標記它們的所在位置,存入資料庫以方便日後應用。雖然政府可以利用街景車將各街道及馬路的實際情況拍攝記錄下來,但在不應用電腦視覺分析影像的情況下,這些街景影像對電腦而然只是不同的像素值。政府可能需要額外派出人手實地勘察和紀錄下所需的數據,成本高昂而且十分費時。相反,若應用電腦視覺技術分析影像,人工智能可以自動對街景影象進行統計及分析,並自動找出不同的公共設施和它們相對位置,當局便能以更低成本及更高效率獲取需要的資訊。
跌倒偵測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運用閉路電視鏡頭和電腦視覺系統偵測是否有行人需要幫助的例子。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在設有護衛員的大型社區、大樓或屋苑。以大型住宅項目的住客會所為例,由於這些設施的面積一般相對較大,而且分為不同樓層。即使有設有閉路電視系統及中央保安室集中顯示不同樓層和區域的畫面,護衛員亦很難以肉眼「24/7」全天候觀察到每一個畫面,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即時協助。電腦視覺系統便能針對這一項以人手觀察所帶來的的不足之處,通過對多個實時影像進行分析,即時知會管理人員需要幫助的個案。以協助管理人員和護衛員及時伸出援手,提升處理意外的速度和效率,保障顧客和住客的安全。
智慧乘車
怎樣才算有「智慧」地乘車?其實智慧乘車概念也使用了電腦視覺這項技術,透過安裝在的士站/巴士站附近的鏡頭感應,記錄下當時正在等候汽車的人流。再電腦配合分析現時人龍和過往輪候時間數據,推測出實時的預計候車時間。用家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查看實時交通資訊,方便用家預算出發時間/決定合適的交通安排。電腦甚至能辨別出候車時間是否過長,推薦使用者到其他附近的的士站上車。除了能節省市民的候車時間,亦能為的士站分流,在兩方面提升整體效率。
以上三個例子都涉及到使用鏡頭或閉路電視功能去偵測人的行為,以收集合適的數據,用於不同用途。無可避免的是,使用鏡頭或閉路電視功能去偵察和分析影像的確會引起不少市民的擔憂,擔心其肖像或身形會被錄下和分析。但其實現時的電腦視覺技術在個人隱私方面已大有進步,即使鏡頭不小心將路人的肖像攝下,電腦 AI 也會先自動將人臉模糊化,才會開始分析影像。另外,這些分析用的影像在分析後並不會保存下來,所留下的只會是統計完成的數據,確保私隱。
其他較常見的電腦視覺應用例子還有:
道路車流量觀察
運輸署可以利用安設在道路旁的攝像頭,實時監測實時道路狀況,例如車流量觀察、車禍或特別事故發現、交通擠塞狀況等。這些鏡頭的記錄重點在於車輛輪廓和道路的整體使用量,以用作計算車流量和路面狀況。有了這些數據,運輸署便可以及時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網頁及電台發放最新的交通資訊予各道路使用者,方便他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行車路線和出行方式。
火災偵測
在室內,我們可以利用天花板上的獨立火警偵測器(又稱煙霧探測器)偵測火警的發生。但當煙霧探測器響起警報,往往代表著火災已發生。煙霧探測器除了無法應用於戶外環境,亦無預防火警的作用。我們又該如何探測位於室外的火災或即將釀成火警的火苗呢?電腦視覺技術便可在這裡派上用場。運用閉路電視鏡頭和紅外線等裝置,這些鏡頭的記錄重點在於火災黑點和整體環境溫度,記錄實時畫面和物品溫度,再利用電腦視覺實時進行圖象分析,偵測出懷疑煙霧、火苗或異常高溫的物品。提示管理者及早派人巡查和及時通知消防單位,達至防火目的,降低大火釀成的機會,保障人命和財產安全。
在本文的尾聲,不如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頭提及的「野豬事件」,若我們能應用電腦視覺及時發現到野豬的蹤跡,並將其引導回郊區,相信此類案例發生的機會會大大降低。通過本文中所提出的種種案例可以見,電腦視覺技術除了有助提升城市運作效能外,當中的實時觀察功能亦對保障城市及市民安全別具重要性。
在社交媒體上追蹤我們!